十多年前,曾遇過一名因腳痛而病倒的病人,印象很深刻。當時有位婆婆來醫館求診,她腳部痹腫,十分痛楚,一踏地便痛,不踏地則不痛。
晴報欄名: 名人御醫 作者張勇 上醫堂創辦人
膝關節由很多韌帶固定着,並由肌肉保護,所以很少會導致脫位,患者多數受損的是關節韌帶和半月板,就算十字韌帶斷裂也不會導致脫位。
我問老伯受傷時是如何處理患處和治療?為何3個多月仍未消腫?我仔細查問後,發現他原來有很多步驟都處理不當。
「髁關節韌帶撕裂」(俗稱拗柴)是由於踝部經脈受損,氣血運行不暢,經絡不通,氣滯血瘀,導致關節囊、韌帶、肌腱、毛細血管等發生撕裂性損傷。
腕部軟組織包括韌帶、肌腱、筋膜和關節囊,這些地方的傷患都歸類為「軟組織損傷」,中醫稱為傷筋。常見患者多為寫字樓文員,以女性居多。
「手指屈肌腱鞘炎」是腱鞘出現問題,但不是叫「媽媽手」而是「彈弓手」。此症好發於中指和大拇指的掌指關節部位,屬於勞損性。
長期打高爾夫球,造成手肘勞累;或因職業病,日久令痛症加重。患者上臂及前臂會感到痛楚,肢體活動受限、無力,功能下降。
「腕管綜合症」是一種由於正中神經在腕管中受壓令手指麻痛無力為主的綜合症。它與前臂軟組織勞損有關,多因手部工作過量,例如長期勞累或工作勞損等職業病,加上血氣變差,身體水腫令手腕裏的腕管變得相對狹窄,壓迫正中神經,令神經受壓。
「肱骨外上髁炎」的成因,是由於前臂經常過度用力或用錯力,令伸腕肌起點受損,導致手肘外側關節帶產生疼痛,俗稱「網球肘」。由於前臂很多肌肉的起止點都依附於橈骨小頭和肱骨外上髁,若前臂肌肉使用過多,便會變得繃緊及僵硬,缺乏彈性。
我行醫多年,曾治療過幾個「截癱」的病者,他們大都是由於脊髓損傷所致,例如由高處墮下、被重物砸傷、遇上交通意外。另外,我也曾經治療過一名因不幸遇上地震而受傷的病者。臨床上,患者多為「脊柱屈曲型」損傷,導致骨折與脫位,令脊髓受壓或斷裂,最後變成「癱瘓」。
患者腰部肌肉突然收縮,扭傷腰肌筋膜,俗稱「閃腰」。臨床表現︰患者腰部的肌肉像被緊鎖一般,感到相當疼痛,只能慢慢步行。嚴重者更無法站起,連深呼吸、咳嗽、打噴嚏時也會疼痛。若患者只是腰部痛,那便應斷症為「腰扭傷」。此症也有可能合併「腰椎小關節錯位」,導致整個腰部偏歪。
為何治療「椎間盤脫出症」用那支小小的針灸針會有療效?那正骨復位手法又有何用呢?很多人都認為用手法復位,可以將椎間盤脫出的部位「回納」原位,那是不可能的,談何容易,不信可以復位後再照張磁力共振看看。
有名人御醫美譽、曾出版養生湯膳書籍的中醫師張勇,解構充足睡眠及湯水正是養肺之道,只要將之養成習慣,持之以恆,便可達致輕鬆益肺養顏的作用,活得健康又年輕。
頭條日報 作者張勇 上醫堂創辦人
慢性胃炎是指由多種原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或萎縮性病變。臨牀缺乏特異性症狀,多表現為消化不良,如上腹部飽脹、疼痛、噯氣、惡心、食欲減退等。其發病率隨年齡增加,多反覆發作及遷延不瘉。
星島日報 健康港 作者張勇 上醫堂創辦人
傳統中醫理論認為引起頭痛的原因很多,如六淫之邪外襲,上犯巔頂,使氣血運行受阻;或內傷病久,氣血不足,失於充養;或痰濁瘀血,阻於經絡,都可導致頭痛。
晴報 欄名: 名人御醫
作者張勇 上醫堂創辦人